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SYP-2102H全自动膏药软化点测定仪的试验方法
技术文章
SYP-2102H 全自动膏药软化点测定仪是专门用于测定膏药(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等)软化点的实验室仪器,其试验方法严格遵循《中国药典》(现行版)中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 及仪器自身的自动化控制逻辑,核心是通过精准控温、自动监测钢球下落触发点,量化膏药由固态向半固态转变的温度(即软化点)。以下是详细试验方法,按 “试验前准备→试样制备→仪器设定→试验操作→结果处理" 的流程展开:
试验前需完成仪器检查、器具清洁及试样预处理,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结果准确性。
膏药软化点测定的核心误差来源之一是 “试样成型不均",需严格控制熔融温度、冷却条件及试样高度。
试样熔融:
将预处理后的膏药样品放入 50mL 烧杯中,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熔融 —— 水浴温度需高于膏药预估软化点 20~30℃(如预估软化点为 50℃,则水浴温度设为 70~80℃),但不得超过膏药的 “热分解温度"(避免成分破坏,可参考膏药说明书或前期预试验确定)。
熔融过程中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搅拌速率≤50r/min),确保样品完quan熔融且无气泡(若有气泡,可静置 1~2min 待气泡逸出),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成分不均。
试样环装样:
将清洁后的试样环放在水平的玻璃平板上,用称量勺缓慢将熔融的膏药倒入试样环中,直至膏体稍高于试样环上边缘(约 0.5~1mm)(冷却后膏体会收缩,需预留高度)。
装样后,将试样环连同玻璃平板放入 **(25±2)℃恒温水浴中冷却 30min**(或按药典规定时间,如巴布膏剂可冷却 20min),使膏体完quan凝固。
冷却后,用不锈钢刮刀(刃口与玻璃平板呈 45° 角)沿试样环上边缘 “一次性刮平" 多余膏体,确保试样上表面与环口齐平,且无凹陷、无毛刺(若刮平后发现试样有气泡或空洞,需重新制备)。
试样环固定:
将制备好的试样环放入仪器配套的 “试样环支架" 中,确保环的中心与支架中心对齐(全自动仪器通常有定位ka槽,避免偏移),每个支架对应 1 个试样(SYP-2102H 多为 2 孔或 4 孔设计,可同时测多份样品)。
SYP-2102H 的 “全自动" 特性体现在参数预设与自动执行,需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及膏药类型设定关键参数:
为确保钢球下落检测的准确性,需提前校准光电传感器:
将标准钢球(仪器配套)放入 “校准支架",模拟钢球下落路径,通过软件触发 “校准模式";
仪器会自动识别钢球下落的 “起始位置"(试样环上表面)和 “终止位置"(加热浴底部基准线),若偏差超过 ±0.1mm,需通过仪器自带的 “位移调节旋钮" 修正传感器位置。
装样与定位:
将制备好的 “试样环 - 支架" 放入仪器的加热浴中,确保支架完quan浸没在导热介质中,且试样环中心与钢球释放装置的中心对齐(仪器触控屏会显示 “定位是否合格",不合格需重新调整)。
随后将标准钢球放在试样环的正中心(部分仪器支持 “自动放球",无需手动操作,避免人为偏移)。
启动试验:
在触控屏上点击 “开始试验",仪器自动执行以下流程:
预加热:加热浴按设定的 “起始温度" 升温,待温度稳定(波动≤±0.1℃)后,保持 5min(使试样温度与浴温一致);
匀速升温:控温模块按 “(5.0±0.5)℃/min" 的速率升温,同时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钢球状态;
自动检测:当膏药软化到一定程度,钢球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穿透膏体,下落至加热浴底部 —— 此时光电传感器捕捉到 “钢球遮挡信号消失",立即记录当前加热浴温度,即为该试样的 “软化点";
自动停止:所有平行样检测完成后,仪器自动停止加热,若有冷却系统,可开启 “快速降温" 模式(用于下一次试验)。
试验过程监控:
虽然仪器全自动运行,但需实时观察:
导热介质是否有 “暴沸"(若有,需暂停试验,检查控温模块);
钢球是否偏离试样环中心(若偏离,可能导致检测失败,需重新装样);
试样是否有 “溢出试样环"(黏性过大的膏药可能出现,需确认试样制备时的高度是否合规)。
数据读取:
试验结束后,仪器会在触控屏或配套软件中显示每份平行样的软化点温度(精确至 0.1℃),并自动计算 “平均值"(若为 2 份样,取两者均值;若为 3 份样,剔除异常值后取均值,异常值判定:与均值偏差>1.0℃则剔除)。
结果判定:
根据待测试膏药的质量标准(如药典或企业标准)判定是否合格:
数据记录与存储:
通过仪器的 “数据导出" 功能(USB 或联网),将试验数据(包括试样信息、仪器参数、软化点温度、平行样偏差)保存为 Excel 或 PDF 格式,用于实验室记录追溯(符合 GMP 或 GLP 规范要求)。
趁热清理加热浴:
试验结束后,待导热介质温度降至 50℃以下(避免烫伤),取出试样环支架,用蘸有无水乙醇的纱布擦拭支架上残留的膏药;若介质中有少量膏药残渣,可过滤后重复使用(若残渣过多,需更换新介质)。
仪器内部清洁:
用干布擦拭仪器外壳及触控屏,避免药液或介质溅落腐蚀;检查光电传感器表面是否有污渍,用镜头纸轻轻擦拭(不可用乙醇,避免损坏镀膜)。
长期维护:
每月校准 1 次 “控温精度"(用标准温度计放入加热浴,对比仪器显示温度,偏差应≤±0.2℃);
每季度更换 1 次导热介质(避免介质老化导致控温不准);
长期不用时,断开电源,放空冷却系统中的水(若有),并覆盖防尘罩。
试样熔融温度不可过高:若超过膏药的热分解温度,会导致成分改变,软化点结果偏低;
钢球必须符合药典规格:非标准钢球(质量或直径偏差)会直接影响下落触发时间,导致结果偏差;
导热介质不可混用:甘油与硅油不可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浑浊,影响光电传感器检测;
平行样制备需 “完quan一致":同一批次试样的熔融时间、冷却时间、刮平力度需统一,避免人为差异。
通过以上方法操作,可确保 SYP-2102H 全自动膏药软化点测定仪的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且符合药品检测的规范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