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SYP-0633G 药物黏度测定仪(平氏粘度计)使用方法

技术文章

SYP-0633G 药物黏度测定仪(平氏粘度计)使用方法

更新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35

SYP-0633G 药物黏度测定仪(平氏粘度计)主要依据《中国药典》等标准,用于测定药物(如口服溶液、糖浆剂、油剂等)的运动黏度,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的时间来计算黏度。以下是其详细使用方法,按试验流程分为准备、操作、计算与结束四个阶段:

一、试验前准备

1. 仪器与耗材检查

  • 主机检查:确认仪器放置平稳,水平仪气泡居中;检查恒温槽(用于控制测试温度)的温控功能,确保能稳定维持规定温度(如 20℃、37℃等,按药典或样品要求设定),误差需≤±0.1℃。

  • 平氏粘度计检查

    • 选用符合规格的平氏毛细管粘度计(根据样品黏度范围选择合适内径的毛细管,如 0.8mm、1.0mm 等,确保样品流经时间在 200-300 秒之间,避免过短或过长导致误差)。

    • 检查毛细管是否清洁、无破损、无弯曲,若有残留杂质需用铬酸洗液、蒸馏水依次冲洗,再用乙醇或乙mi润洗,烘干备用(避免残留液体影响样品纯度)。

    • 确认粘度计的支管(主管、宽管、侧管)通畅,无堵塞。

  • 辅助工具准备:秒表(或仪器自带计时功能)、移液管(用于定量移取样品)、洗耳球、温度计(校准恒温槽温度)、夹子(固定粘度计)。

2. 样品准备

  • 取适量样品,若样品中含有悬浮物或杂质,需先过滤(用适宜孔径的滤膜),避免堵塞毛细管。

  • 若样品温度与恒温槽温度差异较大,需先将样品预温至接近设定温度,再放入恒温槽中平衡,确保样品温度与恒温槽一致。

二、粘度计安装与样品加注

1. 安装粘度计

  • 将清洁干燥的平氏粘度计垂直固定在恒温槽的支架上,确保粘度计的 “测定球"(毛细管下方的扩张部分)完quan浸没在恒温槽的介质(如水、硅油)中,且毛细管垂直于液面(避免倾斜导致液体流经路径改变)。

  • 调整粘度计高度,使恒温槽的介质液面超过粘度计的 “上标线"(A 线),保证整个测定系统温度均匀。

2. 加注样品

  • 用移液管吸取适量样品,从粘度计的宽管(支管 B)注入,使样品液面缓慢上升至 “上标线"(A 线)以上(注意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需用洗耳球轻轻排出)。

  • 等待样品在恒温槽中恒温(通常需 15-30 分钟,确保样品与恒温介质温度一致,可通过插入粘度计旁的温度计确认)。

三、试验操作步骤

1. 调整样品液面

  • 用洗耳球轻轻从粘度计的侧管(支管 C)吸气,使样品缓慢上升,直至液面超过 “上标线"(A 线),但不得让样品进入侧管的扩大部分(避免污染或改变流经体积)。

  • 移去洗耳球,让样品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同时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2. 测定流经时间

  • 当样品液面的凹月面最di点下降至 “上标线"(A 线)时,立即启动秒表(或仪器自带计时按钮)。

  • 当液面继续下降至 “下标线"(B 线)时,停止秒表,记录流经时间(单位:秒)。

  • 平行测定:同一样品需连续测定 3 次,每次测定前需重新将样品吸至 A 线以上,确保每次测定条件一致。3 次流经时间的相对偏差应≤0.5%,否则需重新测定。

3. 注意事项(操作中)

  • 恒温槽温度需稳定,测定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温控设置,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液体黏度。

  • 避免触碰仪器或恒温槽,防止振动导致样品流经速度异常。

  • 若样品流经毛细管时出现气泡、断流或挂壁现象,需重新清洗粘度计并加注样品测定。

四、黏度计算

根据平氏粘度计的原理,运动黏度(ν)按以下公式计算:
ν = K × t


  • 其中:

    • ν 为运动黏度,单位为 mm²/s(或 cSt,1cSt=1mm²/s);

    • K 为粘度计常数(由粘度计出厂校准给出,单位为 mm²/s²,如 0.0123 mm²/s²);

    • t 为 3 次平行测定的平均流经时间(单位:s)。


若需计算动力黏度(η),则需结合样品密度(ρ):
η = ν × ρ


  • 单位为 mPa・s(1mPa・s=1cP)。

五、试验后处理

  1. 样品与粘度计清洁

    • 测定结束后,立即将粘度计中的样品排出,用溶剂(如水、乙醇)冲洗毛细管及各支管,直至无残留样品,再用蒸馏水冲洗,最后用洗耳球吹干或烘干,放入专用盒中保存。

  2. 仪器关闭

    • 关闭恒温槽电源,待温度降至室温后,清理恒温槽内介质(若为硅油等需回收);关闭主机电源,整理试验台。

  3. 数据记录

    • 记录样品名称、测定温度、粘度计常数、3 次流经时间、平均时间及计算得到的黏度值,确保符合试验标准要求(如《中国药典》中对该药物的黏度限度规定)。

关键注意事项

  • 粘度计的选择需匹配样品黏度:低黏度样品用细孔径毛细管(如 0.6mm),高黏度样品用粗孔径毛细管(如 2.0mm),确保流经时间在 200-300 秒(药典规定范围),否则需更换粘度计。

  • 温度对黏度影响显著(尤其液体),必须严格控制恒温槽温度,偏差超过 ±0.1℃时需重新校准。

  • 若样品易挥发或遇热不稳定,需缩短恒温时间,并在测定过程中加盖防止挥发。


通过以上步骤,可准确测定药物的运动黏度,为药物质量控制(如流动性、稳定性)提供依据。

邮箱:3036384897@qq.co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三阳路58号

版权所有 © 2025 上海密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09026250号-3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总访问量:218722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021-59570253

扫一扫,关注我们